Search


【深度報導寫作】寫作階梯
***
「文章太平淡了!」這是深度報導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深度報導寫作】寫作階梯
***
「文章太平淡了!」這是深度報導寫作中最常出現的批評之一。

文章平淡,可能的問題很多;也許是段落布局的問題,也許根本就是選了一個無趣的題材;但更常見的,則是「寫作層次」太過單一,以及「寫作要素」不夠多元。

就「寫作層次」而言,平淡的寫作者,往往讓文字停留在兩個極端,要不就是高度的抽象,要不就是繁瑣的細故。

前者,典型的例子是外交辭令。這類文書使用的字詞,基本上都固定在高度的抽象層次上,高來高去,讓人很難了解其中的真義。

在深度報導寫作中,也經常出現「經過大家無私的合作,以及長時期的努力,終於獲得一定的成果」,這類的文字。

「無私的合作」、「長時期的努力」、「獲得一定的成果」,這種抽象層次高而空洞的文字,全然讓文字了無生氣。一位寫作者使用越多這樣的文字,他的文章必然就越加平淡無趣。

相對的,另一類極端的寫作者,則繁繁瑣瑣地寫了很多具體的敘述,但卻全然無法顯現所要表達的意義。這類的文章,讓閱讀者讀到一半就不禁質疑:我為什麼要知道這些事?

美國語言學家溫德爾‧約翰遜(Wendell Johnson)說,將語言固定在某種抽象層次是一種誤用;而語言學家塞繆爾‧早川則把這種字詞的誤用,稱作「沒有支撐點、四處漂泊的船隻」。

傳統新聞學院的訓練,往往將「夾敘夾議」視為毒蛇猛獸;其實,這要是個禁忌,也只在「純新聞寫作」中生效。良好的深度報導寫作,就必須不斷地在「抽象階梯」來回游走。

例如,抽象階梯下方,寫作者描述的是一個家庭成員紛爭的細膩情節;他就有必要在恰當的地方,點明故事在抽象階梯上方,象徵的是愛與承諾的衝突。

在這些段落,寫作者停止敘事而傳達意義。這種轉折的段落,美國新聞界有個術語,叫作「果核段」(nutgraf),或「路標」(signpost)。

當然,更重要的是,傑出的深度報導寫作,在階梯下方必然具備鮮活的人物、特殊的事蹟;而在階梯上方,往往也有引人共鳴的深刻主題。
*****
圖說簡示>>

兒子出生時增添的老GOLF,開了十五年,捨不得換。那裡面熟悉的味道,一坐進去就令人安心;就連久坐而塌陷的座椅,也頗契合我中年變大的肥臀。

十五年來,帶著稚嫩的新生命探索世界;如今,少開了,只在假日開回老家探望年邁的父母。GOLF老了,但依然是乘載生命與生命交流的工具。
***
說明>>在階梯下方,GOLF是那台「開了十五年」、「味道熟悉」、「座椅塌陷」的具體汽車;在階梯上方,GOLF則是象徵「生命與生命交流」的交通工具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「編輯」,當然值得作為一種志業來追尋,它既啟蒙世界,也發現了自己。
View all posts